对于陈士榘来说,他对前妻范淑琴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。两人婚姻的终结,实在是出于无奈,更多是一场历史的悲剧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陈士榘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和压力,这其中的苦衷,双方都心照不宣。毕竟,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,几十年的风霜岁月铭刻着他们的情感。
1940年,响应上级命令,陈士榘率领部队进驻山东。很快,他被任命为第115师的参谋长,与政委罗荣桓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。罗荣桓对陈士榘的情况了解颇深,尽管他年仅31岁,却早已是毛主席麾下的老革命家,勇敢善战、作风坚毅,是一名难得的虎将。
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,陈士榘毫不手软,每次出击都果断精准,让敌人闻风丧胆。然而,私下生活中,他显得有些木讷,这一点让罗荣桓颇为担忧。一次见面时,罗荣桓和陈士榘谈起了感情问题,语重心长地劝他:“你已经三十多岁了,怎么还没有成家?不能只顾着打鬼子,生活中的事情也要考虑。”
展开剩余86%陈士榘听了陷入沉思,诚恳地答道:“你说得对,可是日寇依然猖獗,局势严峻,还是等时机成熟再说吧。”罗荣桓理解他的苦衷,也知道感情不是强求的事,便在私下帮他物色合适的伴侣。
后来,因工作关系,陈士榘认识了在山东省军区机关电台工作的范淑琴,这个年仅16岁的女孩逐渐走进了他的心扉。陈士榘曾给她写过一封情书,虽然犹豫未发出,但细心的同事看出了端倪,主动牵线搭桥,最终促成了两人的婚事。
范淑琴出身贫农家庭,家乡在山东日照奎山乡付疃村。她的父亲范景蘧是中共第一任日照县委书记,因此范淑琴从小便参与革命宣传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,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宣传和文艺演出。后来,她进入八路军第115师文工团,表现出色,被选中学习电台技术,毕业后进入山东省军区机关电台工作。
尽管出身贫寒,但作为参谋长陈士榘的妻子,范淑琴必须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。政委罗荣桓亲自参与了审查,详细了解了范淑琴的家庭背景,确认无疑后,满意地批准了这门婚事。1941年,二人在山东鲁南抗日根据地正式成婚。
那个年代,战争频繁,部队中很难有时间谈恋爱,很多婚姻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匆忙成形。陈士榘和范淑琴从认识到结婚,只见过两次面。婚后,两人相濡以沫,共同面对艰苦卓绝的环境和战斗压力,彼此扶持,情感虽深厚却也承载着时代的沉重。
1942年,范淑琴生下了陈士榘的第一个孩子——一个女儿。不幸的是,孩子不久夭折,这给范淑琴带来了极大的悲痛,哭了好几天。陈士榘耐心安慰她:“这就是革命的残酷,我们的同志每天都在牺牲。”表面坚强的他内心却在滴血,埋葬女儿的那一刻,他久久不愿离开,默默凝视着那片土地。
每当夜晚辗转难眠,陈士榘总是用安慰范淑琴的话来抚慰自己,心里清楚在日寇肆虐的年代,安稳的生活遥不可及。他时常牢记毛主席的教诲,激励自己无论多艰难,都要坚持奋斗,哪怕献出生命。这也是他三十多年迟迟未成家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陈士榘1909年4月14日出生于湖北武昌黄土陂。家境贫困使他早早辍学,只得留在父亲所在的军营生活。1917年,他被过继给担任荆门县高等中心小学校长的二叔陈荣镜,才得以离开军营环境。1925年,经人介绍,他在荆门县沙洋街的“万镒生”杂货店做学徒,生活异常艰辛,每晚睡在仓库的木板上,清晨天未亮便开始忙碌,负责擦柜台、扫地、擦洗水烟袋、煤油灯罩,烧水泡茶,招待客人,卸货倒货,每日劳累不堪,连饭食也难以保证丰盛,常吃残羹剩饭。
期间,他接触到了许多革命言论,街头的革命演讲成为他精神的食粮,回到店里便与同伴分享所听内容。1927年,他回乡参加农民协会,得知湖南农运领袖毛泽东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,心中渴望一见偶像。随后被组织派遣至湖北团校学习军事,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毕业后,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。
秋收起义爆发时,陈士榘参与其中。一次站岗时,他拦住一位身形高大、蓝布衣服、跛脚的男子检查,男子抬头自报姓名:“我是毛泽东,来自铜鼓。”这突如其来的身份令陈士榘震惊不已,他没想到这位文质彬彬的男子竟是自己崇拜的毛主席。此后,他愈发坚定追随毛主席的信念。
在井冈山,陈士榘亲耳听毛主席论述革命前景,顿觉豁然开朗,暗自立誓跟随毛主席,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。毛主席亲自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陈士榘的儿子回忆道,父亲誓词的那一刻成为其人生信条,无论多大困难,都不改初心。
1929年起,陈士榘历任红军多个职务,参加了中央苏区多次反“围剿”战斗,尤其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中的温坊战斗表现突出,歼灭敌军4000余人,赢得上级嘉奖。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,陈士榘任教导营营长,多次立下战功。进入陕北后,他参与直罗镇战役。抗战全面爆发后,陈士榘成为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,参与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和广阳伏击战,亲手俘获日军军曹加藤幸夫,成为首位活捉日军战俘的八路军军官。
随后,他出任晋西支队司令员,助力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。后调往山东担任115师参谋长,与政委罗荣桓结为密友。罗荣桓多次劝他成家,1941年在战友撮合下,陈士榘与16岁的范淑琴结婚。1942年被任命为滨海军区司令员,指挥赣榆战役,成功歼灭伪军2000余人,受到高度赞扬。
1945年日本投降后,陈士榘先后担任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处长、八路军代表团参谋长,协助周恩来、叶剑英与国民党军调,虽未成功,但表现突出。回到华东后,担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,助陈毅、粟裕歼灭国民党74师。1948年任西线兵团司令员,攻克洛阳,参与围歼黄百韬、黄维兵团,为淮海战役胜利贡献良多。
1949年4月23日,指挥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解放南京,后任南京警备司令员。1952年毛主席批准他任工程兵司令员,工作中极为投入,常年奔波,家中鲜少见到他的身影。陈士榘的孩子回忆,父亲虽身居高位,却工作繁忙如常,六兄妹的成长和教育大多依靠母亲照料。
范淑琴虽然承担了大部分家庭责任,但性格直率,不善于隐藏真情,在高干家庭生活中难免碰壁。1968年,陈士榘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参加毛主席活动时,毛主席突然拉着他的手来到中央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门户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